课堂观察:走向专业的听评课(摘要)


来源:崔允漷
发布时间:2014-12-22 10:47:00
查看次数:

内容提要:讲义PPT见最后一页的内容,有提供下载。

  (3)学生——学生的学习方式

 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。他从“课程”出发,以“有效”为目标。

  学生这个要素包括“准备”“倾听”“互动”“自学”和“达成”等5个视角,均可从“行为”“程度”和“习惯”“态度”4个方向去观察,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2个。

  “准备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: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?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?②准备得怎么样?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?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?③学优生、中等生、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?

  “倾听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: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?能倾听多少时间?对哪些感兴趣?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?有多少人没认真听?③倾听时,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(笔记、阅读、提问)?有多少人?

  “互动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 观察点有7个:①有哪些互动行为?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?②回答行为(主动、被动,群体、个体,教师、学生,回答水平)有哪些?各有多少 人?③提问行为(不懂的、拓展的、创新的,主动、被动)有哪些?各有多少人?④提问对象(向老师提问,学生互相提问)有哪些?各有多少人?⑤讨论行为(不 懂的、拓展的、创新的,主动、被动)有哪些?各有多少人?⑥讨论对象(同桌、小组、班级、师生)有哪些?多少人没参与?活动有序吗?⑦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 样?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?

  “自学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 观察点有4个:①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?有多少人参与?学难生的参与情况?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?各有多少人?③学生的学习资源(印刷材料、实 物与模型、多媒体、教师、学生)有哪些?各有多少人?④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?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?学优生、学难生情况?

  “达成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 观察点有5个:①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?②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、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?有多少人?③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?有多少 人?④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、认同、领悟?⑤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?完成情况?反馈过程、行为、方法、结果如何?

  (4)课堂——文化氛围

  课堂是师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对话。课堂文化从“课程”出发,以建设“对话”文化为目标。

  课堂这个要素包括“愉悦”“自主”“合作”“探究”和“特质”等5个视角,均可从主体(师生)和(课程、客观世界)多重关系去观察。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20个。

  “愉悦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5个:①学生兴趣盎然的时间有多长?②对整堂课有兴趣的人有多少?③课堂结束后,学生的表情是怎样的?④从学生的语言或表现推测,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、这样的老师吗?⑤从教师的语言或表现推测,教师是否享受成功感?

  “自主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 观察点有4个:①教师的情境设置、资源利用与生成、自主学习指导能从学生出发吗?②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(个体、群体、小组、师生探讨)的时间有多长?③学 生能否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、重组信息、“发现”规律并自由表达观点?④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,提出不同意见?

  “合作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 观察点有4个:①课堂呈现的合作形式有哪些?运用的流畅程度怎么样?②教师和学生运用哪些合作技能(表述、倾听、询问、赞扬、支持、说服、接纳)?③学优 生、中等生、学难生的课堂表现,有怎样的差异?④课堂中出现各种争端时,能否有足够时空表达观点?是否顾及他人的需要?

  “探究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4个:①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?问题是怎么产生的?②有没有进行探究?探究是怎样展开的?有多少人参与?③教师是否有指导?提供哪些资源和方法?④探究是否有结果?影响结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?

  “特质”这个视角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有3个:①整堂课,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?②基于哪些方面作出这样的判断?③对这一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展,你的建议是什么?

  以上可以设置的观察点是综合各种情况归纳出的,一次听评课活动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涉及,根据听评课的目的选择部分观察点,编制观察量表(平时我们说的评价表)

  2.提前备课,准备听课物品

  安排听评课工作后,为了提高听评课的质量,听课者首先要对听课的内容备课;然后根据听评课计划,印制观察量表与问卷等,为观察课堂教学做好准备。

  3.召开课前会议

  教研员组织的听评课应该让讲课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。因此,在听课前课前召开一次时间15分钟左右的会议,为听评课做好准备。

  课前会议的地点安排和会议气 氛应该保证听课者与讲课者都感到轻松和舒适,活动主持人主持会议,先让讲课者进行课前说课,然后组织听课者讨论,达到以下目的:①明确教学主题;②明确教 学目标(评价课堂教学的依据);③明确授课计划(如有可能,可以让讲课者为每个听课者准备一份教学设计);④明确困难和问题;⑤明确观察工具;⑥明确观察 重点;⑦明确听课后的讨论时间和地点;⑧让讲课者介绍学生情况(最好能提供优秀生于学困生的座次表)。

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阅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