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少一半学生在“假努力”
来源:简单好家长
发布时间:2017-10-12 20:30:00
查看次数:13328
三、什么是真正的勤奋
1.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。
该干什么的时间就干什么,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。
2.善于思考,善于总结,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。
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,甚至上了一天的学,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,但“没问题”就是真的会了吗?其实也未必。很多时候,“没问题”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,没有融入到课堂中,试想,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,让你去提问,你能问出来吗?当然不能。
所以,对于孩子,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,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,去发现问题,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,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,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,做假象,磨洋工。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“出工不出力,出力不出活。”
3.勤奋之前请先思考
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……
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……
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,哪些不好……
我目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……
哪些急需解决,哪些我可以自己解决,哪些必须求助于老师……
4.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
我们父母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,就是认为只要孩子一天到晚坐在书桌前,就是“好好学习”,就是“勤奋”——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,也不等于学进去了。
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地刷题。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,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,一遍、两遍、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,这是很可怕的。
长时间的学习可能是因为发呆,聊Q,看手机。所以,孩子们请不要再表演勤奋,家长请关注孩子辨别勤奋的真伪。
四、什么是有效的努力
1.合理分配精力
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,何谓“合理分配精力”?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,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。
很多时候我们说“一日之计在于晨”,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。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,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,或九点、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。
所以,在这里,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,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,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,不能强加干涉,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。
2.明确先做哪件事
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:英语单词,语文古文,理科习题,纠错,复习,预习……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,背了一会,想起数学有练习题,就放下英语,写了一会数学,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……忙了一晚上,却什么都没做完,也没做好。这里我的建议是,在每天开始学习前,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,设定好任务的“优先级”。
复习优先。
回家后,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,以“过电影”的形式回忆一遍,有模糊不清的地方,一定抓紧看书,强化记忆。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,明确方法。
落实优先。
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,落实大于一切。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,去做作业、做练习。
纠错优先。
总量一定的前提下,错的越来越少,对的必然越来越多,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,后患无穷。在纠错过程中,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:是知识欠缺,还是习惯不好;是方法不得当,还是综合能力欠缺?弄懂之后,该背的背,该养成的养成,该改变的改变。还有,要及时纠正记忆,抵制惯性思维,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。
3.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
上课就要以听为主,以理解为主,以记为辅;
一般情况下,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,讲授新知识,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,如果在这个时间里,孩子溜号了,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。所以,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,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。
听课效率不高,回家不会做题,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,进行“再学习”,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,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。
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;
其实,培养孩子注意力,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。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,导致上课的时候,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,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,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,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提醒。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?
从短到长训练。从五分钟开始,定一个闹钟,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,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、背一首诗,慢慢延长这个时间。
不放让你分心的东西在身边。
学习时远离有共同语言的人。
必要时家长陪伴、提醒。
教会孩子如何记笔记。
上课时,以听和理解为主,以记笔记为辅。并且,笔记不可面面俱到,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。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。
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。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,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,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。
·上一条:这才是你打孩子的真正原因
·下一条: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特征
- 相关文章
- ·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,家长都在打印,快收藏!07-09·必须跟青春期孩子谈的 10个问题04-28·考试结束,都应及时和孩子一起反省总结学习病历 11-14·震惊家长的“尖子生发言稿”12-26·高考最后阶段,家长最常说的6句空话,你说了吗?04-27·5个孩子4个考入清华北大!07-23·一位准高一妈妈给女儿的手机管理办法06-22·2020寒假:神兽已经出笼!01-14
- 最新文章
- ·唤醒一个孩子的从来不是道理,而是“南墙”(家长必10-16·孩子到底要经历什么,才能懂学习的重要、父母的不易10-15·要想成绩好,一定要做到这件事11-28·学期过半!这封信刷屏了,值得家长好好读一读11-22·致家长:教育路上,再好的老师,也比不过家长的言传11-21·一对母子的经典对话,值得流传五十年 | 伴读11-20·放下这个执念,你会把孩子培养得很好09-13·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,叫学酥08-04·暑假家长如何更科学地陪伴和教育孩子?07-21·这份暑假学习计划表,作为孩子的家长都在打印,快收07-11
- 阅读排行
- ·家长老师要知道,各年级孩子培养有侧重点06-16·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09-30·教育部32个育儿案例,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!07-12·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高中生活08-06·高考最后阶段,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?05-28·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家教智慧05-12·成功家教中不能忽视的十七个重点03-20·李开复致中国家长的信: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12-19·一个后进生家长的发言,引发无数父母深思!09-27·12岁考上浙大医学班成功背后的秘密08-29
点击这里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